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院教师应邀参加“全国'80后教育学人'第二次学术沙龙 暨青年队伍发展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0-10-18    作者:陈珂     来源:     点击:

20201017日上午,“全国‘80后教育学人’第二次学术沙龙暨青年队伍发展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隆重召开。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菲律宾亚星yaxing主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教育实践的理论问题”,旨在深入探讨社会变迁背景下我国教育实践的新形态与新问题,以及对理论研究的新挑战与新趋势,并为促进教育研究新生力量的蓬勃发展献计献策。来自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西南大学、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华南师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40余所高校教育学界的近110余位专家、青年学者,以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高等教育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当代教师教育等报刊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我院青年教师陈珂老师和丁高奎老师应邀参加本次会议。

 

640.webp

 

 

会议主要由开幕式、学术传承、青年之声和圆桌论坛四个环节组成。

在“学术传承”这一环节中,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祁占勇教授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晓燕副研究员分别致辞。张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与体会,强调学术研究的“快乐”理解,从“自我珍惜”、“自我认识”、“自我设计”和“自我矫正”等四个方面寄语80后教育学人,并以前浪与后浪为喻鼓励80后教育学人。祁教授以“担当”、“情怀”、“共同体”和“创新”四个关键词为题,回顾老一辈教育学人的学术贡献,勉励80后教育学人继承传统和创新研究。王老师表达了对老一辈教育学人的敬意以及对同辈的学习之心。

“青年之声”“青年之声”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余清臣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宋萑教授以《扎根教育实践建构理论的方法论审思》为题,以教师教育研究领域为例,认为基于实践的教育理论构建亦需要从方法论的视角加以关照,在经验为基精致否证主义方法论逻辑下,无论哪一种研究方法都能从中寻找到扎根实践的理论构建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不同教育研究形式在设计和实施中的新原则,以促成扎根实践的教育理论构建。

华南师范大学曾文婕教授以《提升德育课程实效何以可能:来自脑科学的启示》为题,提出脑科学视野下的道德学习,是个体基于接收到的周围环境所有道德价值性刺激而形成神经激活、环路、网络以及系统,进而表现为获得新道德经验或新道德行为的过程。基于脑科学的课程设计创新、课程实施创新和课程研究创新,将为提升德育课程实效提供一种可能的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张礼永博士以《摆脱“百年钟摆”:“高中不分文理”的新意及启示》为题,认为“高中不分文理科”改变了学生不是文科便是理科的僵化作法,使得文科生与理科生中的“矮足者”亦能脱颖而出,可以造就新型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能兼顾原来所持纯文科或纯理科的选择。

首都师范大学张倩副教授以《负从何来,减从何去:国际比较视域下的中国教师工作量》为题,基于对世界主要高教育绩效国家的教师工作要求、工作条件、工作时间、工作结构等的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应以科学化和合理化为目标,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师减负策略。

陕西师范大学胡金木教授以《论社会同情与儿童正义感的培育》为题,认为儿童正义感的培育需要基于同情共感机制,融于日常教育与生活之中,需要给儿童提供更丰富的生活场景与体验。

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山西大学侯怀银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胡劲松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分别对五位青年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邓友超研究员、厦门大学史秋衡教授、西南大学朱德全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孙杰远教授、浙江大学张应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郝文武教授、陈晓端教授、杨洁教授、何菊玲教授等参与了本环节的讨论。

下午的圆桌论坛分为四个论坛:人工智能与学习;教育发展模式与活力;教师、教材与知识;以及教师行动与德行,两位老师分别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坛参与讨论。

通过参与本次会议,两位教师认识到作为80后、90后高校教师在今后自己的科研道路上要虚心向前辈请教,要坚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持续深入的钻研,要钻研理论也要下基层实践,更要在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深入钻研!

(撰稿/陈珂   审核/王刚   发布/王胜文)